電力運維管理系統的結構了解及應用可行性分析
更新時間:2018-10-11 點擊次數:1569次
電力運維管理系統的軟件設計結構:
電力運維管理系統系統軟件體系結構所采用的是SCADA系統架構。系統軟件體系結構設計思想是:以通信與數據采集功能模塊為系統與物理終端層數據上傳下達的傳輸模塊,以數據庫為系統實時數據與歷史數據的交換存儲基地,實現配電系統的實時監測、遠方操作、歷史數據查詢/分析/管理等功能,并以C/S或B/S形式通過人機界面展現。
?。?)通信與數據采集
通信與數據采集軟件負責與遠方終端通信,采集配電網的遙測、遙信數據供人機聯系SCADA軟件顯示,下發SCADA軟件的各種遙控指令。同時,所有采集的數據經過數據合理性檢驗處理后由歷史數據存儲軟件存入歷史數據庫。
?。?)人機聯系實時SCADA
負責顯示配電網的實時運行狀態,結合動態著色軟件以不同顏色反映線路各部分的帶電狀況。以推圖、語言、文字、打印、短信等方式實現事件報警。提供開關分合閘、閉鎖控制功能、保護及重合閘遠方投停、保護定值遠方設置、終端參數遠方設置、校時、廣播凍結電能命令等的人機聯系界面。
(3)配電運行數據庫
是各種管理系統高層應用功能的數據共享平臺。主要存儲數據包括:設備參數信息、線路網絡拓撲信息、各種歷史運行記錄數據、高層應用軟件分析結果數據等。
?。?)歷史數據管理
具備基本報表功能,歷史數據查詢、顯示、修改等。根據選擇的設備及輸入的日期,可以查詢歷史數據形成報表、曲線等直觀形式;根據輸入的日期可以查詢歷史事件順序記錄等。
電力運維管理系統的應用可行性分析:
根據可靠性和率配電管理的要求,智能電力監控系統的設計遵循下列原則。
1.電力運維系統的實用性。
現代配電設備都具有開放的接口協議并且能夠通過TCP協議網絡進行信號傳輸,所以從硬件上形成了可以裝設智能平臺的先天條件。另方面,系統具有良好的可學習性和可操作性,極其友好的人性化操作界面使系統平臺應用簡單易懂,管理人員能夠通過簡單的培訓就能掌握系統的操作要領,達到能完成值班任務的操作水平。
2.系統的實時性
電力系統中的電參量時刻都處在變化中,超負荷,不平衡等因素將會對配電設備造成巨大的損害,這些因素的產生具有偶然性,所以對系統的實時性要求非常關鍵,不僅能夠實現實時監測、記錄存儲的功能而且還應具有對實時數據按照要求進行統計分析,并由此產生各種報警、各種合格率的統計計算等處理功能。